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以为汽车维修提供配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也曾称为汽年配件制造业,从20年代初开始起步到90年代汽年零部件工业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口汽车维修配件生产阶段。1956年我国第一辆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这时期汽车零部件主要围绕国外汽车在国内维修为目的而仿制生产,这阶段汽车零部件种类单一、技术含量低主要依靠进口。
第二阶段:为国产车配套和维修配件生产并行阶段。从1957 年至 1978 年汽车零部
件的生产既为汽车主机装机配套服务,又为社会市场上各种汽车维修服务,零部件的生产具有双重性。这一时期汽车零部件工业在我国是初步发展的阶段,这阶段行业逐渐成熟,产品种类大幅增加,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但主要还是依靠模仿和引进国外技术。
第三阶段:以汽车配套零部件生产为主的阶段。从1978年中国开始执行改革开放政策至1993年,是零部件生产企业为国内引进车型,特别是为轿车国产化而进行的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的重要发展阶段。汽车行业迅速崛起带动零部件行业高速增长。这一阶段行业规模扩大数十倍,产品体系日益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竞争也日趋激烈。
随着汽车市场规模扩大以及全球化采购迅速增长,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供应体系逐步完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大幅提升,出现了一批具有自主开发设计能力且规模较大的零部件企业和在细分领域具备较强技术研发能力的中小规模零部件企业。目前我国已形成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体系,并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成为全球重要的生产和供应基地。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持续增长,2022年出口额为810.9亿美元,同比增长7.3%,创下历史新高;而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额无明显增长,2022年全年累计进口额313.1亿美元,同比下降16.9%,出现两位数下滑。2023年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为876.7亿美元,同比增长9%,2023年汽车零部件进口金额为298.4亿美元。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全球供应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汽车零部件行业未来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